泰踪出版发行快速出书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aiZong culture
全国咨询热线:18700409911
全国服务热线:17691180230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文化诊断

文化诊断

咨询热线

18700409911

2023年10月23日,工作小组深度学习了长庆“攻坚啃硬”的企业精神

作者:时间:2023-10-25151 次浏览

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资源品位差、建井成本高、单井产量低、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的“三低”油气藏,长庆油田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的牵引下,大力发扬石油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一批“国之利器”,攻克勘探、建产、生产、地面等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

创新勘探技术,实现油气增储突破性进展。储量资源是快速发展的根本。长庆油田始终坚持资源为王、勘探为先不动摇,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集中部署与甩开预探、近期动用储量与后续接替资源之间的关系,围绕风险勘探、高效勘探、规模效益“三个重点”,瞄准新盆地、新区、新层、新类型“四新领域”,深入开展三维地震、地质导向、成像测井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实现了由“单分量到多分量、叠后到叠前、二维到三维”的技术转变,黄土塬井震混采三维地震和多域成像测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油气勘探多项重要突破。特别是近年来,内蒙河套盆地攻克了勘探40年找油难题,甘肃陇东、宁夏盐池地区改变了有油无气历史,页岩油、煤系气前期攻关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滴水不渗的长7生油层内发现了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长庆油田新增油气储量连续十年超过全国年新增储量的1/3,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储量贡献的油田。

创新建产技术,锻造征服致密油气撒手锏。油气田产能建设技术是实现储量转向产量的桥梁纽带。长庆油田以建高产井、效益井为目标,充分利用市场开放的良好机遇,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建产技术,集成精华、实验论证、融合改进,形成了井位优选、快速钻井、分压合采、井下节流等12项配套开发技术,构建了适应鄂尔多斯盆地“三低”油气藏的效益开发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攻关三维钻井、体积压裂和“大平台、多井型、立体式、工厂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建产主体工艺技术换代升级,开发效果达到国内水平,建成了我国陆上的长水平段钻井平台和丛式采油井组,刷新了国内致密油钻井、致密气压裂等多项纪录,推动了油气田产建技术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

创新生产技术,打造油气井提产增效利器。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递减率是影响“三低”油气藏高效开发成败的核心。为探索高效生产技术,长庆油田以油气井提产增效为重点,针对不同储层、不同井别、不同生产时期,大力开展油井精细分层注水、气水同产井排水采气等一系列主体生产技术实验,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油气井生产管理模式,单井产量突飞猛进,油气田采收率有效提升,自然递减得到控制,预测油田整体稳产年限提升8-10年,主力气田延长6-8年。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开发不断深入,长庆油田瞄准井多人少等制约油气上产的关键问题,开发数据传输、分析优化、远程控制为一体的站控平台,实现了井口调参由人工向智能转变,目前已实现8万多口油气井、4万多公里集输管道互联互通、智能指挥和高效运行,建成了现代化油气“生产线”,在每年新增5000口井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创新地面工艺,推动油气生产模式与时俱进。地面工艺是油气生产运转的中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确保产量快速增长、实现油田快速发展必须有世界的地面集输工艺作保障。随着油气资源品位变化和先进工艺技术升级,长庆油田以删繁就简、与时俱进为重点,从数字化建设覆盖率100%到开启智能化建设“326”工程,不断革新一线厂站运行模式和集输管网工艺流程。研发国际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烷回收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应用5大类、60种一体化集成装置和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远程监测控制等现代工业技术,建立二级布站、井站共建、多站合建等地面建设模式和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开发投资、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助推劳动组织架构和生产管理模式转变。长庆油田已成为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中心,西气东输、陕京线等10条主干线在长庆交汇,累计供气超过4000亿方,强力支撑了“气化陕西”“煤改气”工程,为能源结构调整、居民能源消费升级及污染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主创新是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的核心利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长庆油田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矢志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攻坚克难、追求,努力抢占油气行业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以科技进步带动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用实际成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