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心五化中,以正心取代责任心,以流程化替代标准化。
一、什么是正心
白老师:正心,即公正无私之心,认清时势之心,服务大局之心,认识自己之心,即摆正心态、正视问题、端正思想、修心养性,即躬身入局,以新时代的使命感、主人翁的责任感看待改革和审视自己,从“内圣”走向“外王”。
“正心”是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中间的一环。“正心”之前的三个环节“格物、致知、诚意”论述的是人内在“心性”方面的功夫学养。而之后从“修身”开始,则转向了现实人生,偏向于入世做事。故而,中间的“正心”,其实就是用来衔接人的“心”与“身”、“内明”与“外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儒者常说的由“内圣外王”之间的过渡。
熊老师:司马光在《交趾献奇兽赋》中云:“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心正则言实,身正则行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心、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无论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正心修身都至关重要。正心与修身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割裂。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
二、习主席关于正心的表述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人历来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强调“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大家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
三、关于流程化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如何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奥义,无外乎流程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