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踪出版发行快速出书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aiZong culture
全国咨询热线:18700409911
全国服务热线:17691180230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文化诊断

文化诊断

咨询热线

18700409911

2023年10月28日,工作小组整理了部分基层领导访谈录(二)

作者:时间:2023-10-31157 次浏览

泰踪:F书记结合站上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您在咱油田公司工作多长时间了?

F书记:我一毕业就分到油田公司了,现在工龄也有23年了。来到湖滨服务站其实也是几次整合的一个结果。西安工业处去年跟庆城综合服务处合了之后,虽然也沿用了西安工业服务处这个名字,实际上也算一个新单位。

泰踪:您一直在西安这边工作?做党建工作多长时间?

F书记:对,我从毕业以后就一直在西安。早在房产公司。现在房产公司因为改革分流,一部分就划转到西安工业服务处了。我从2014年底开始接触党建工作。

泰踪:快十年了。咱长庆油田党建工作做得比较好,党员占比非常高,这在其他单位、其他企业非常罕见。

F书记:对。说明咱党建工作一直抓得非常好。国有企业比较重视这方面工作。

泰踪:您在抓党建这块有啥好的做法和经验?

F书记:其实我们作为基层单位,更多是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跟着处里安排走,上级有啥要求,然后我们就坚决执行。首先我觉得党建工作其实就是要跟生产经营工作要融合。这两年提的比较多的就是三基和三基本融合,所以我觉得党建比前两年更务实了。

泰踪:对,党建工作目的本质是要推动业务工作。

F书记:是的,要不然总感觉党建工作毫无抓手,在空中飘着。以前也在结合,我们也跟其他站所了解过,前几年大家普遍感觉党建工作很虚,不知道从哪入手,没有像近两年这种推动力度。

泰踪:咱这个服务站跟其他站所一样,人手比较紧缺?

F书记:我们站情况可能相对好一点。2021年7月之前人手紧张的情况确实特别突出,在岗人员比较紧张,但是自从湖滨项目组宝石花项目部人员回归之后,人员紧张问题就得到了缓解。不过随着这两年人员老龄化,我们站上每年退休人员也不少,比如今年就有12个人。我们现在不到60人,退休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个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是逐渐也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人员退休之后,人员补充面临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泰踪:也向处里反应过?

F书记:我们相对其他单位来说能好一点,所以自己能消化就消化了。

泰踪:为什么好一点?

F书记:像我们现在的话,尽量把现有的资源能够去盘活。我和牛主任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不断盘活人力资源,不断去调整。尽管有人在退休,关键岗位也在缺失,但通过其他岗位的调整补充,结构优化了以后,这些问题相对来说缓解不少。

泰踪:人力资源进一步做结构的优化。

F书记:其实主要是关键岗位的人员补充。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年有一些关键岗位可能有人要退,我们提前就把一些人员从别的一些岗位上调过来,及早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提前培养,尽快上手。涉及人财物的这些岗位,都比较关键。对于我们来说的话,小区的资产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房产工作的同志明年四月份就要退休了,我们在今年正好开始办理二期房产证,后期还会销售二期车位,看似是阶段性工作,实际都是会有延续的工作,包括以后随着三期的建设,持续时间会很长。因为业务外包之后,工业组一部分人员岗位调整了,这样的话我们一部分人员就能抽出来了。我们就把工业组相对年轻的同志抽调过来,挑出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可培养的员工,放到关键岗位上去接手、去适应。包括我们的离退休工作,政策性很强,需要传帮带才能更好的接续,我们也是通过工业组人员的整合补充,抓好关键岗位的连续性。

泰踪:抓住主要矛盾。

F书记:对,抓住关键岗位。

泰踪:就像一个单位的发展主要还是要抓班子建设。

F书记:一定要抓好班子建设。我们这两年不说特别的好,起码就能够不掉队,基本上能保持在咱们工业处前列,主要还是有赖于整个队伍比较团结,从班子到整个队伍,整体都比较团结。

泰踪:那您作为这个班长,是怎么带这个队伍?

F书记: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这个班子是和谐班子。大家互相配合很好,领导在我们班子配置方面也确实能取长补短。首先领导帮我们把班子搭建得非常好,其实我跟牛主任性格就是两个方面,我们俩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是彼此配合又很默契。

泰踪:工作中很互补?

F书记:大家都觉得我们俩是互补型的,其他几个副站长也是各有擅长。我们站不大,但是涉及的面比较广,班子成员每一位擅长点不一样,彼此在性格方面也比较包容,大家在一起配合都能够有效发挥各自的所长。

泰踪:作为一个班长带好队伍很不容易。具体业务工作概分为几个班组?

F书记:六个班组。一个是综合组,主要是负责就是一般性综合事务,像党政工团、企管、人事。然后是安全生产组、离退休生活服务组、离退休文教组、工业服务组、综合监督组。

泰踪:咱站延续下来的好的精神、好的传统有哪些?

F书记:别的站多少会遇到一些内部信访告状,我们在这方面相对平稳,一方面可能绝大多数从湖滨处出来的,在一起融合度比较高一些,另一方面大家在这里能这么安心,不愿意离开,主要还是确实比较喜欢这里。

泰踪: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

F书记:咱们的集体让大家有归属感,有安全感。

泰踪:各站之间人员交流比较自由?

F书记:像服务处刚整合的时候,机关需要补充一些人员,比如像杨工这种特别有才能的人,会从基层单位选拔抽调,还有一些站会有一些特殊技术岗位也会从其他单位抽调,也从我们站抽,类似这样的。当然处里的这些安排,我们也一直在支持,包括像现在服务处的几个大项目,都有从我们这里抽人。

泰踪:F书记您有关注庆阳做的微信公众号吗?

F书记:关注。今年过完年以后,陆续上了几个大型活动和会议,大家在上面有时候会看一下。

杨先生:咱们的公众号是有限制的,就是每月只能更新四期,但是每一期你更新内容你可以分好多条。

F书记:我看那种大型活动类的推送频次比较高,但是从整体应用来讲,面对油田这个大群体,服务类的可能更关注度更高。

杨先生:在公众号咱们是留着有接口的,包括后期咱们的处里面那些服务的项目比如场馆预约都会在里面。我们前期在开发过程中,把咱们的想法给他反映了之后,人家对方的公司是根据咱们的情况,再根据审批,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泰踪:一个月四次太少了。

杨先生:所以他就是能突出一个重点,就是有一个聚焦一样,只要是个上面发了,肯定就是大事,肯定是亮点,确实值得一发。咱们毕竟是油田公司机关的所在地,后期按我们分析,关注量会持续上升,基本上油田的人都来关注。因为相关的功能完善了之后,包括预约办公区、停车相关手续的办理,跟大家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就必然去关注这个,所以后期这个公众号的功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昨天我在思考,油田公司在这个矿区系统改革的过程中,成立工业服务处,而不是工业物业服务处,所以咱们可能以后发展的方向可能多元了。再结合魏处提的归核,我个人理解,咱们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更多的是为一线、为生产服务,跟进这个服务可能是咱们的突破口。如果咱们能通过转型发展,能跟上世界油戏田这种生产服务的话,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现在提管理、提技术的话,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F书记:这是个有技术有前景的话题,就像现在咱们长庆的超低渗透,在科技的支持下处于领跑地位。我觉得服务处也可以发展的更多元,杨工的提法确实让人觉得思路上都开阔了不少,这个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杨先生:顺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那咱们工业服务这一块的,不是说像夕阳产业,而是空间越来越大。昨天谈到这三大块儿,管理、技术、服务,服务现在大有可为。大家对这个东西不看好了,但是他的空间其实是很大的。

F书记:真的就像杨工说一样,实际上大家这两年对很多东西没有信心,应该想办法转变这种想法。

杨先生:油小服终这个品牌打造到哪个层面,目前来看的话就是在服务处的一个亮点,一个品牌,一个名片出去。打造成一个精品的品牌的话,让油田成为油田公司不可或缺的一个名片,甚至能上升到企业精神。油小服定位“小服务助力大使命”,不是简单的说是志愿服务。

F书记:这个提法一下把“油小服”的格局打开了。

杨先生:小服务就是我们这服务,大使命就是油田公司跟集团公司提的建设世界企业,这就是我们的大使命,我们是在为这个服务的。我觉得东西终应该就是提到一个文化的层面上、精神的层面上,把它打造出去,这才是一个品牌。它要有一个理论的支撑,就说有一套理论的体系,加上我们的实践,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东西。要把它作为一个企业文化的项目,分阶段、分步骤把它做出来。昨天谈完了之后,我就说是要弄这个成果,我把题目想好,“油小服”品牌的实践——在世界油田模式下工业服务发展方向的探索。

泰踪:庆阳很用心,从工业服务处的名字捕捉到业务职能的定位,这也给我一些思考。

F书记:这确实是,确实是很敏锐,这个认识很敏锐。

杨先生:因为我昨天下午他突然一说就是三大块这个东西,我突然想到,我说那人家油田公司改革的时候为啥不把名字叫成工业物业服务,所以可能人家更高的层面。

泰踪:我感觉可能也有更高层级的要求。F书记您看咱这个服务站跟其他服务站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F书记:业务上很大一个职能就是服务保障。服务保障职能方面,我们的保障更多元。别的站他比较单纯,我们既有离退休业务,也有综合服务业务,就工业服务这个板块业务。从业务板块来看,管理的难度更大,需要协调的因素更多,所以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把工作干到前列的。

泰踪:就是咱们有咱们的特色的做法。

F书记:对,所以我们这个服务保障涉及的面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点,广一些,业务内容多,用我们的话就说是“守一方平安”。湖滨花园所有的事情,可能都是要靠我们去负责,涉及协调的事务就比较综合一点。

泰踪:刚才庆阳兄提到了五心五化,F书记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东西?

F书记:这是对我们业务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目标。

泰踪:既是要求,也是目标。

杨先生:听起来简单,实际你要把落到每个点上,并不是那么容易。五心五化其实也是一个传承,像刚才在咱们楼底下看墙上贴的三心,他就把这些东西,以前现有现成的东西涵盖了,我们体现的,以前也就这么做的。

F书记:是这样子的,也是一种传承,是对咱们以前的各个物业服务处的文化一个传承,也是对以前工作精神的一个提炼总结。

泰踪:其实五心五化不单单是一种要求,也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

杨先生:是,更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咱们以前的各个单位包括每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都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只是没有把它理论化,没有把它提出来。企业文化项目很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发现这些。

泰踪:现在咱员工对收入待遇这块普遍都感觉还挺满意的吧?

F书记:绝大部分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有些因为现在身份和体制限制,现实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杨工估计可能也感受比较切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可能暂时也没办法,这个是由于油田用工体制的限制。

泰踪:同工不同酬。

F书记:对,身份限制。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像杨工,这么有才能,如果不是身份限制的话,可能比现在走得更远。

泰踪: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越是国企这种问题越难打破。

F书记:这个我以前也跟其他企业同行交流过,国企的情况比较普遍。还有一个问题,作为我们这种服务企业,不像是那种计件计量单位,他的考核体系可能更容易量化,所以说在我们的评价体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的地方,做到公平客观不容易。在一些绩效考核的时候,有可能不能多劳多得。本质上就是完善政策和改进机制的问题。

泰踪:有时候政策问题往往是是的问题。

F书记:所以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努力。

泰踪:刚才F书记提到两个关键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平的问题,这个需要制度上的打破。制度上的打破其实本质是企业文化的优化。这个问题很关键很重要,短时间内能不能解决,那是另外一回事。问题还是需要先发现出来吧。

杨先生:说到这个事情是吧,企业文化这个东西概念太大,它涉及到制度,什么伦理道德,各种所有的东西,牵扯的太多。终咱们这个东西肯定要写到这个册子里面。

泰踪:李战明书记子报告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惠及员工”。怎样能找到“发展惠及员工”的这个突破口?

杨先生:从我个人来说,我对油田就是感恩的。我父亲是油田的老工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人,通过参军转业,安排到油田。如果没有油田这个企业,把我放到社会上去,我能干啥?现在我个人幸福感特别强,父母退休生活在油田小区,享受到油田小区的服务,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其实企业对我们员工来说,可能的惠及就是提供了一种安全感。

F书记:就是一种安全感。

泰踪:F书记也是油二代吗?

F书记:我也是油二代,其实我家跟杨工家的情况差不多。

杨先生:今年我见油井了。今年我年休假的时候跑了长途去东北媳妇老家,自驾回去,离那个大庆油田大概不到300公里。今年不是铁人诞辰100周年嘛,我作为一个石油人就想着去看个景点。实际上看完了之后其实也挺震撼的。

F书记:油井你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见到的,那你这个油田子弟当的确实可不太合格。

泰踪:F书记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来油田公司工作?

F书记: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同事孩子今年高三,她跟孩子这样说的,妈跟你说一件事情,如果你成绩刚上一本线,就报西安石油大学,一本线再高一点,就报西南石油大学,如果你再高一点,就华东石油大学或者北京石油大学。要是你要再高了,妈就不管你了,自己选专业去。

杨先生: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油田职工来说,油田确实给他提供了安全和保障,不仅是情怀上的,更多可能他感受很安全。

F书记:我们也希望能为培养人才。其实石油人对石油这个行业,对整个石油系统很有石油情怀,有很深的情谊在里面。

泰踪:油田公司给大家提供一种保障,大家有一种感恩之心。这种情怀、这种安全感反过来在工作中表现更加积极,形成一种双向奔赴、一种良性循环,对个人和油田公司是一种共同提升,这就是为啥大家愿意留在国企。

F书记:这个不是一般的私企、外资企业能做到的。他们的员工本身没有归属感。再加上长庆油田早都是军队转业的,本身起源于解放军文化,军人很看重这种荣誉,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都在里面。

泰踪:长庆精神种意义上跟延安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杨先生:对。在我们终形成的文化理念来源里面一定是他的基因,里面一定是有这些解放军这种精神,还有延安精神的。这些内涵呢,一定要把它涵盖进去。

F书记:对。本身长庆发源地就在陇东,也是革命老区,其实跟延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泰踪:当时开发石油,也是为了保障安全。

F书记:其实作为共和国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维护发展,要起到这个作用,作为长庆油田来讲的话,要有更跟高质量的发展和作为。

杨先生:他是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给居民服务,就是在一个家庭里面长子的责任。家庭的长子,他承担的是在一个家庭里面承担是的一个责任,再一个他是要组织这个家里面所有所有的兄弟姐妹,来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扶持他们,就是说我们就是在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就是以这样的一个身份来定位。

F书记:孝敬父母,弟友兄恭。我们站在总结提炼方面要弱些。文化就是慢慢的在耳濡目染中,然后逐渐渗透的。实际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挖掘这个,但是没有提炼出其精髓。

杨先生:咱们处里面现在将近1000号人,咱们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认可。只要提起这个东西,这就是西安工业服务处,现在慢慢的有一些认知了。

F书记:我们原来早湖滨处,大家可能更多的就是传承“服务至上,沟通无界”。这是我们原来的一个理念啊,虽然说现大家不提了,但是这种东西实际在工作中还是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去体现。就像现在我们提一个简单响亮的口号,把它贴到墙上,说的多了,喊的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对员工的行为造成影响,成为大家心里认可的文化。就像我们站的离退休理念,之前我们的业务主要是离退休服务,提出的口号就是“吹响离退休职工集结号”。因为我们当时服务的离休职工很分散,分散在近百个小区里,不像其他离退休站服务群体比较集中,所以我们的服务就定位于“吹响离退休职工集结号”。但是现在有了工业服务板块和园区大监督之后,我们服务更多元,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提炼。咱们处里面现在慢慢在逐渐重视,但是我们之前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像我们站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太多的发展和创新,更多是沿用过去的东西。确实,我们下来好好思考思考,这个问题不一定说多。只要找到一两个点把它把打造成功了,就能推动文化建设的提升。

泰踪:这个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咱服务处跟社会上,跟当地的基层部门、街道社区交流多吗?

F书记:首先我们在组织上跟社区党支部开展党建联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和社区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街道这块的工作更多是通过社区来落实,我们在跟社区的工作配合上,基本上很融洽,互相促进。

杨先生:咱们处里面今年在党建创新推得力度很大,打造了好几个成功经验。可以总结提炼出来打造湖滨模式。

F书记:我们跟处里比,格局还不够大,更多是围绕湖滨这个圈圈,打造家文化。也就是不管是从物业服务,还是社区来说,更多就是围绕湖滨,我们是当做一个小家,大家共建这个家。然后从大的方面,我们应该把区域联动,业务拓展的时候,我们当时说把未央湖区域的这块联动做起来。现在有未央湖综合服务站的加入,可以和街道联盟,在更大的区域上联动,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相关推荐】